2008年城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城中区政府办  |   发布日期: 2008-01-11 10:00       |  浏览量:

政府工作报告

—— 在城中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牛勇

2008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城中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

2007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目标,着眼发展和稳定大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提前一个月完成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完成柳州市及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9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60%,同比增长26.11%。其中:完成农业增加值0.5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8%,同比增长0.18%;完成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54%,同比增长23.80%;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66%同比增长27.60%。固定资产投资4.5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同比增长10.07%。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财政收入4.6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增长30.50% ,其中: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33.00%

一、突出优势抓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抓项目,重推介,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品牌招商战略,采取产业招商、重点区域推介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98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93.20%,同比增长52.26%一是坚持“走出去”,做好项目推介。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广州、深圳、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投资说明会及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后签订了金桂田园、青云创意集市等13协议意向项目,总投资额57.4亿元二是积极“引进来”,抓项目落地。相继引进新东方、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领跑体育用品城等42个商贸项目,极大地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其中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项目投资2亿元,是柳州市市政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后既可实现人车分流以缓解路面交通拥挤状况,又为龙城市民增添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购物环境,河北半岛将呈现立体发展的繁荣局面。三是不断谋划,充实项目储备。拓宽思路,整合商贸、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等优势资源,完善原有项目,谋划新项目,储备50多个招商项目,为项目推介打下坚实基础。

――抓机遇,重发展,第三产业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05.58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同比增长16.11%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达85%,三产经济支柱地位不断增强。一是五星商圈凝聚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随着解放南路五星商业步行街建成开放,星河大厦顺利招商,地王大厦全面开业,苏宁电器、王者通讯、金伯利等品牌店和一批大型娱乐休闲城、高档饭店的进驻,五星商圈不断优化提升,商贸日趋繁荣。通过引进皇中皇大酒楼、真龙会娱乐城等大型餐饮娱乐项目,青云片区人气、商气不断聚集,大五星商圈格局逐步形成。二是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保险、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中介评估等行业及连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快速,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辖区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达170多家。三是楼宇经济发展良好。瑞泰大厦、时代商厦、华信国际等大型办公楼宇形成聚集效应,大批企业相继进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四是河东新区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续建、新建开发项目19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阳光100城市广场、文源华都、清华坊、东郡等项目进展顺利。商贸业发展迅速,相继引进海都海鲜大酒楼、米萝咖啡等一批商贸项目,河东新区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日益繁荣。

――抓创新,重服务,工业经济呈现新气象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29.19%。投入工业技改资金395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1.67%酸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荣获柳州市创业企业之星称号,其开发的新产品被列入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创新计划项目。以中小企业服务月为平台,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协助企业创品牌、拓市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酸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的酸王牌化工泵、中兴日用化工厂生产的甲正王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辖区工业企业稳步发展。

――抓扶持,重协调,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扶持、协调和服务,在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工商联合会。积极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与柳州农业银行建立银政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各项措施的落实。用中联融资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城中区企业服务中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2007年全区私营企业达810家,工商个体户4522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达95%以上。

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环江村丰产抗病辣椒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全年产量1650吨,产值185万元。开辟绿色通道,为村民办理233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有效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引导农民利用地域及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支持环江、柳东村农户发展“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6650人次。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修建河东新村道路及柳东村下泥屯机耕路,完成牛车坪、柳东村小单冲环江村电灌水渠等饮水解困工程。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抓好河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从区机关选派12名指导员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河东村荣获第二届“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称号。做好征地、拆迁和农民回建房以及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协调服务工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401套农民回建房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三、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城中”

将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认真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公园路小学与民族小学的合并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在国内外科技、文艺、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获国际金奖1项、全国金奖4项,并取得自治区及柳州市的多项奖励。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民办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2239名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和104名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免除学杂费,解决23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

――就业面不断扩大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3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28人,“4050”困难人员再就业1150人。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援助,共为4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信贷84万元,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为失业人员减免各项费用共计41万元。通过实施就业岗位援助计划、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等措施,基本消除辖区内“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8107户次、214.38万元和各项救灾救济款9.39万元,捐赠救灾棉被衣物2504件(套),帮助635户次低保家庭获得廉租房补贴。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全区20个社区(村)全部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案件20起,荣获自治区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高度关注残疾人事业,扎实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投入50多万元建设18个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站、室),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及服务,被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为 135209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为73名低保户及残疾人免费办理参保手续。深入开展以助学、助困、助残为内容的“阳光·城中”关爱活动,收到社会募捐款、物共计15.42万元,为辖区601人提供援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开展“六位一体”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40次,为辖区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辖区困难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继续抓好农村初级卫生医疗保健工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深入开展控烟、防治艾滋病宣传及爱国卫生运动,辖区群众的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深入开展“平安城中”创建活动,荣获自治区平安区(区)称号。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673起,同比下降0.5%,破获案件1320起;治安案件受理3383起,同比下降12%加强节假日、党的十七大和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共对158个工矿商贸企业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98个,整改率达100%。通过开展“决战70天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消防“飙2007公众聚集场所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指标突破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在12个社区(村)建立标准人民调解室。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 以及下放专项活动,全年受理群众信访67件,结案61件,结案率91%。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31起,调处成功211,成功率91%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推进。通过成立重点工作督查组、“城乡清洁工程”巡察组、建立区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包干责任路段工作机制和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治脏。从龙城路、学院路等主要城市道路逐步向小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地段延伸拓展,不断扩大道路清扫保洁覆盖面。全年共清除卫生死角170多处,清理垃圾8000多吨,牛车坪、王家村、河东新村等地段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理;二是治乱。堵疏结合,多管齐下,重点对青云片区、五星商业步行街、桂中菜市等地段“五乱”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取缔马路市场15处,治理跨槛占道经营2.2万多处。三是拆违。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物的拆除治理力度,集中整治牛车坪、王家村、静兰村等“城中村”,严肃查处违法抢建、扩建行为,全年共拆除乱搭乱盖房屋1000多间,面积4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49.8万元,确保辖区内35座公厕如期向市民免费开放。注重营造“全民动员,全员动手,人人清洁”的舆论氛围,加大宣传,辖区90%的单位及门面业主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城乡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加大小街小巷改造力度,投资500多万元完成牛车坪道路、文华路、曙光西路、小南路后街等26条街巷的改造。切实加强城市的美化、亮化和绿化工作,完成滨江路28栋楼、弯塘路示范街和东门市场主体建筑等“穿衣戴帽”美化工程和柳江大桥两侧4栋楼亮化工程。加强对拆除违章搭建地段的绿化建设,补种花灌木13.64万株,草皮2000平方米。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66万平方米。

五、扎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为重点,广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成立城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切实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启用《城中区政府重、急、特事项限时办结卡》,下发《城中区机关制度汇编》,成立城中区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严格实行工作牌、去向牌、职责牌、公示牌“四牌”制度。启动“城乡清洁工程”问责制,严肃处理在“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执行不力的单位及个人。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真正实行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匹配。制定下发《城中区街道办事处管理办法》,保障街道办事处人员及工作经费,投入32万元改善办事处办公条件。加强社区建设,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年新增办公面积762平方米。深入开展“五联社区”和“党员义工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社区整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加强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以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组织预应力机械总厂、菱宝汽车配件公司等申报柳州市及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成立种植养殖专家小分队,建立河东村科普活动站及科技信息服务站,引导农民发展“循环经济”。以文惠小学无土栽培等科普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健康发展,弯塘路小学、龙城社区被确定为柳州市第三批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承担单位。率先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顺利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

――文化、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文化城中”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组织辖区单位参加全市2007年大型元宵花灯展和第六届“龙城金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市宣传系统第三届“东郡杯”文体运动会及首届三人篮球、轮滑比赛。加强基层文化组织建设,成立城中区文化馆“文苑剧团”和“红舞鞋艺术团”。创建“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欢乐城中”2007年迎奥运全民健身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在辖区蓬勃展开。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集中开展五次宣传执法服务活动,强化人口计生宣传氛围。投入78.7万元对计生家庭实行奖励补助。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政策外多孩率、统计合格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

――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全民国防意识教育、“十佳文明市民”以及绿色环保”系列创建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新培育3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社区,31个“巾帼文明岗”。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服务号”、“四进社区”和“三下乡”活动得到拓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得到延伸,窗口行业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达97%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狠抓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教育,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辖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防、征兵、人防、防震减灾、双拥、审计、统计、物价、档案、老龄、民族宗教、侨务、修志、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及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务实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工商联和驻辖区各部队、各单位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我区,为我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征地拆迁及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主要工作任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推动我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柳州市委十届 五次全会和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为工作思路,围绕“一江两岛三圈”,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中

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度目标任务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今年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提升第三产业支柱地位,壮大辖区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优化市场、提升功能、聚集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江两岛百里柳江及河北、河东半岛),建设发展五星商圈、河东商圈、环江旅游休闲圈三大经济圈。一是以旧城改造为契机,打造广西第一步行街,构建五星大商圈。围绕柳州市重点项目――柳州风情港、观瀑广场、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等项目的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河北半岛商业布局,扩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资源,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扶持一批行业龙头,建设批特色街区,完善提升商贸、休闲、文化、城市旅游功能,促进传统商贸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五星商圈打造成柳州市城市窗口和名牌商业街区。二是着力抓好河东商圈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推进河东大型商业网点布局,完善河东商贸配套设施。持续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大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利用丰富的楼宇资源和信息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楼宇经济和信息服务、咨询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拓宽社区服务功能,带动消费增长和人气聚集推动河东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依托百里柳江、三门江森林公园及环江一带的自然景观资源,建设环江生态休闲旅游圈。立足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城郊观光休闲业,积极引进大型主题休闲旅游项目,发展水上娱乐项目,打造环江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努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顺应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调整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对工业企业的服务、扶持工作。建立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经济指标监测、分析,重点帮助规模以上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落实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抓好企业改制工作,明晰企业产权,清理挂靠企业,妥善处理区属企业债务包袱问题三是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飞地经济”相关准备工作,实现我区工业招商项目新突破。

――着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建设投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和服务型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行动,组织专家小分队到农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免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引导农民逐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继续扩大环江村丰产抗病辣椒种植面积;指导村民不断提高龙眼、芭蕉等水果种植的科技含量;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和高产、高糖甘蔗;扶持生猪规模养殖与特色家禽、渔牧养殖业发展。做好绿色通道通行证发放工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认真抓好生态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进民营资本投资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推动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发展。

――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发挥商会、工商联的平台纽带作用,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形式,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的有利契机,围绕我区旧城改造、商贸流通、市场开发和旅游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确保“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保持充足的项目储备。积极寻找新的项目突破点,特别是农业和工业项目,确保招商项目领域多元化及可持续开发。加强配套服务建设,组建重大项目协调小组,实行项目跟踪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制和信息通报制,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协调,投产项目抓服务”,使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开工早、见效快”。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推进公平准入,引导民营经济广泛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生态旅游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扩大规模,重点培育优势企业向规模化、科技型转变,推动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工作,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各方面的扶持和服务,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    

――以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培植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大对企业和新型商业业态发展的科技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引导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文化等服务领域广泛推广应用。逐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以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旧城改造

深化“城乡清洁工程”和“五项整治”,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管理与维护工作。大力整治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街小巷的治理,继续规范青云临时便民市场管理,提高五星商业步行街、牛车坪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的长效监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和环卫队伍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努力实现市民素质与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按照柳州市整体规划布局,扎实开展柳州风情港、观瀑广场等重大项目协调工作,抓紧抓好静兰、窑埠片区“城中村”整体改造工程,改善城市及近郊地区整体景观。继续实施“穿衣戴帽”和城市夜景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综合品位。依法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妥善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城市建设及旧城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三、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和小康文明示范村建设,科学编制各村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村居布局,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村屯道路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村居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干净的村容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逐步完善教育、科技、文化、治安、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国家粮食直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库区移民扶持资金。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及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引导市郊农村发挥地域优势,盘活三产用地和闲置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建立市场前景宽、发展潜力大的村集体企业,为集体经济发展起到长远的支撑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

大力开展公民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卫生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开展“民主法制社区(村)”创建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高市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员义工制度等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打造“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 “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艺术中心创建工作。在社区、村(屯)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系列主题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继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子帮扶工作,实施城市学校送教下乡、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和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市学校挂职培训制度,提高城乡教育总体水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解决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继续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文化、体育、科技、艺术、心理健康等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巩固提升我区科教资源的传统优势。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政策宣传、优质服务、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辖区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口环境。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落到实处。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水平。

――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就业培训和失地农民就业技术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劳务收入。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依法加大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力度,确保“劳有所得”。加强老龄工作。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阳光·城中”关爱活动的参与面和受助面。落实廉租房制度,为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继续开展“平安城中”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及司法所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力争“平安社区”、“平安单位”达标面积80%以上。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及下放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完善应急预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加大对 “两抢一盗”、六合彩、非法网吧、非法传销和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高度警惕、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非法采矿、非法产销烟花爆竹及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顿,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进一步做好国防、征兵、人防、防震减灾、双拥、统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侨务、修志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营造学习型政府良好氛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公仆”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务实型政府。继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投诉查处工作力度。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机关作风不断好转。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做好社区(村委会)换届及河东片社区调整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科学执政、依法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监控上和文化上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们绘制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及柳州市“东进”战略的推进更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发展良机。在新的一年里,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步伐,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中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信息员:庞翰雯,审核领导:韦姗姗,联系电话:2833565)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城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8-01-11 10:00  来源:城中区政府办

政府工作报告

—— 在城中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  长  牛勇

2008年1月1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城中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

2007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目标,着眼发展和稳定大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提前一个月完成各项经济指标,顺利完成柳州市及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9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60%,同比增长26.11%。其中:完成农业增加值0.5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8%,同比增长0.18%;完成工业增加值2.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54%,同比增长23.80%;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66%同比增长27.60%。固定资产投资4.5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0元,同比增长10.07%。农民人均纯收入4645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财政收入4.6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增长30.50% ,其中: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33.00%

一、突出优势抓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抓项目,重推介,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坚持品牌招商战略,采取产业招商、重点区域推介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98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93.20%,同比增长52.26%一是坚持“走出去”,做好项目推介。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广州、深圳、香港、上海、北京等地投资说明会及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后签订了金桂田园、青云创意集市等13协议意向项目,总投资额57.4亿元二是积极“引进来”,抓项目落地。相继引进新东方、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领跑体育用品城等42个商贸项目,极大地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其中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项目投资2亿元,是柳州市市政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后既可实现人车分流以缓解路面交通拥挤状况,又为龙城市民增添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购物环境,河北半岛将呈现立体发展的繁荣局面。三是不断谋划,充实项目储备。拓宽思路,整合商贸、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等优势资源,完善原有项目,谋划新项目,储备50多个招商项目,为项目推介打下坚实基础。

――抓机遇,重发展,第三产业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05.58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同比增长16.11%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达85%,三产经济支柱地位不断增强。一是五星商圈凝聚力与辐射力不断增强。随着解放南路五星商业步行街建成开放,星河大厦顺利招商,地王大厦全面开业,苏宁电器、王者通讯、金伯利等品牌店和一批大型娱乐休闲城、高档饭店的进驻,五星商圈不断优化提升,商贸日趋繁荣。通过引进皇中皇大酒楼、真龙会娱乐城等大型餐饮娱乐项目,青云片区人气、商气不断聚集,大五星商圈格局逐步形成。二是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金融保险、教育培训、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中介评估等行业及连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快速,现代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辖区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企业达170多家。三是楼宇经济发展良好。瑞泰大厦、时代商厦、华信国际等大型办公楼宇形成聚集效应,大批企业相继进驻,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四是河东新区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续建、新建开发项目19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阳光100城市广场、文源华都、清华坊、东郡等项目进展顺利。商贸业发展迅速,相继引进海都海鲜大酒楼、米萝咖啡等一批商贸项目,河东新区的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日益繁荣。

――抓创新,重服务,工业经济呈现新气象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29.19%。投入工业技改资金395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1.67%酸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荣获柳州市创业企业之星称号,其开发的新产品被列入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创新计划项目。以中小企业服务月为平台,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协助企业创品牌、拓市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酸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的酸王牌化工泵、中兴日用化工厂生产的甲正王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辖区工业企业稳步发展。

――抓扶持,重协调,民营经济焕发新活力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扶持、协调和服务,在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工商联合会。积极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平台与柳州农业银行建立银政合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各项措施的落实。用中联融资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成立城中区企业服务中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2007年全区私营企业达810家,工商个体户4522户,从业人员近2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达95%以上。

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环江村丰产抗病辣椒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全年产量1650吨,产值185万元。开辟绿色通道,为村民办理233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通行证》,有效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引导农民利用地域及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支持环江、柳东村农户发展“农家乐”,全年接待游客6650人次。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修建河东新村道路及柳东村下泥屯机耕路,完成牛车坪、柳东村小单冲环江村电灌水渠等饮水解困工程。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100%抓好河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从区机关选派12名指导员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河东村荣获第二届“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称号。做好征地、拆迁和农民回建房以及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协调服务工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401套农民回建房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三、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城中”

将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认真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公园路小学与民族小学的合并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在国内外科技、文艺、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比赛中取得可喜成绩,获国际金奖1项、全国金奖4项,并取得自治区及柳州市的多项奖励。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支持民办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为2239名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和104名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免除学杂费,解决2300多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

――就业面不断扩大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93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28人,“4050”困难人员再就业1150人。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援助,共为4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信贷84万元,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为失业人员减免各项费用共计41万元。通过实施就业岗位援助计划、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等措施,基本消除辖区内“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8107户次、214.38万元和各项救灾救济款9.39万元,捐赠救灾棉被衣物2504件(套),帮助635户次低保家庭获得廉租房补贴。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全区20个社区(村)全部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站,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案件20起,荣获自治区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高度关注残疾人事业,扎实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投入50多万元建设18个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站、室),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及服务,被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共为 135209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中为73名低保户及残疾人免费办理参保手续。深入开展以助学、助困、助残为内容的“阳光·城中”关爱活动,收到社会募捐款、物共计15.42万元,为辖区601人提供援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开展“六位一体”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40次,为辖区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为辖区困难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继续抓好农村初级卫生医疗保健工作,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深入开展控烟、防治艾滋病宣传及爱国卫生运动,辖区群众的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深入开展“平安城中”创建活动,荣获自治区平安区(区)称号。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673起,同比下降0.5%,破获案件1320起;治安案件受理3383起,同比下降12%加强节假日、党的十七大和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共对158个工矿商贸企业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查出各类事故隐患198个,整改率达100%。通过开展“决战70天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消防“飙2007公众聚集场所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指标突破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在12个社区(村)建立标准人民调解室。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 以及下放专项活动,全年受理群众信访67件,结案61件,结案率91%。排查调处矛盾纠纷231起,调处成功211,成功率91%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推进。通过成立重点工作督查组、“城乡清洁工程”巡察组、建立区四家班子领导挂点包干责任路段工作机制和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突出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治脏。从龙城路、学院路等主要城市道路逐步向小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地段延伸拓展,不断扩大道路清扫保洁覆盖面。全年共清除卫生死角170多处,清理垃圾8000多吨,牛车坪、王家村、河东新村等地段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理;二是治乱。堵疏结合,多管齐下,重点对青云片区、五星商业步行街、桂中菜市等地段“五乱”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取缔马路市场15处,治理跨槛占道经营2.2万多处。三是拆违。加大对违法违章建筑物的拆除治理力度,集中整治牛车坪、王家村、静兰村等“城中村”,严肃查处违法抢建、扩建行为,全年共拆除乱搭乱盖房屋1000多间,面积4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49.8万元,确保辖区内35座公厕如期向市民免费开放。注重营造“全民动员,全员动手,人人清洁”的舆论氛围,加大宣传,辖区90%的单位及门面业主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城乡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加大小街小巷改造力度,投资500多万元完成牛车坪道路、文华路、曙光西路、小南路后街等26条街巷的改造。切实加强城市的美化、亮化和绿化工作,完成滨江路28栋楼、弯塘路示范街和东门市场主体建筑等“穿衣戴帽”美化工程和柳江大桥两侧4栋楼亮化工程。加强对拆除违章搭建地段的绿化建设,补种花灌木13.64万株,草皮2000平方米。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66万平方米。

五、扎实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以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落实责任追究制为重点,广泛开展作风效能建设活动。成立城中区政务服务中心,切实提高为群众办事效率。启用《城中区政府重、急、特事项限时办结卡》,下发《城中区机关制度汇编》,成立城中区机关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严格实行工作牌、去向牌、职责牌、公示牌“四牌”制度。启动“城乡清洁工程”问责制,严肃处理在“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执行不力的单位及个人。进一步理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真正实行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匹配。制定下发《城中区街道办事处管理办法》,保障街道办事处人员及工作经费,投入32万元改善办事处办公条件。加强社区建设,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年新增办公面积762平方米。深入开展“五联社区”和“党员义工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社区整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加强科技服务、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以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组织预应力机械总厂、菱宝汽车配件公司等申报柳州市及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成立种植养殖专家小分队,建立河东村科普活动站及科技信息服务站,引导农民发展“循环经济”。以文惠小学无土栽培等科普项目为载体,大力推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健康发展,弯塘路小学、龙城社区被确定为柳州市第三批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承担单位。率先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顺利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

――文化、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建设“文化城中”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组织辖区单位参加全市2007年大型元宵花灯展和第六届“龙城金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市宣传系统第三届“东郡杯”文体运动会及首届三人篮球、轮滑比赛。加强基层文化组织建设,成立城中区文化馆“文苑剧团”和“红舞鞋艺术团”。创建“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组织开展“欢乐城中”2007年迎奥运全民健身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在辖区蓬勃展开。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集中开展五次宣传执法服务活动,强化人口计生宣传氛围。投入78.7万元对计生家庭实行奖励补助。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二孩符合政策生育率、政策外多孩率、统计合格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

――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全民国防意识教育、“十佳文明市民”以及绿色环保”系列创建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新培育3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社区,31个“巾帼文明岗”。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层服务号”、“四进社区”和“三下乡”活动得到拓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得到延伸,窗口行业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听取区人大、区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满意率达97%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狠抓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教育,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辖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防、征兵、人防、防震减灾、双拥、审计、统计、物价、档案、老龄、民族宗教、侨务、修志、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及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务实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工商联和驻辖区各部队、各单位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我区,为我区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征地拆迁及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主要工作任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推动我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柳州市委十届 五次全会和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壮大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为工作思路,围绕“一江两岛三圈”,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中

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收入增长15%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度目标任务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今年我区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提升第三产业支柱地位,壮大辖区经济综合实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按照优化市场、提升功能、聚集产业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江两岛百里柳江及河北、河东半岛),建设发展五星商圈、河东商圈、环江旅游休闲圈三大经济圈。一是以旧城改造为契机,打造广西第一步行街,构建五星大商圈。围绕柳州市重点项目――柳州风情港、观瀑广场、五一路与龙城路地下通道商业街等项目的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河北半岛商业布局,扩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资源,引进一批知名品牌,扶持一批行业龙头,建设批特色街区,完善提升商贸、休闲、文化、城市旅游功能,促进传统商贸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五星商圈打造成柳州市城市窗口和名牌商业街区。二是着力抓好河东商圈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推进河东大型商业网点布局,完善河东商贸配套设施。持续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大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开发利用丰富的楼宇资源和信息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楼宇经济和信息服务、咨询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服务网点,拓宽社区服务功能,带动消费增长和人气聚集推动河东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依托百里柳江、三门江森林公园及环江一带的自然景观资源,建设环江生态休闲旅游圈。立足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城郊观光休闲业,积极引进大型主题休闲旅游项目,发展水上娱乐项目,打造环江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努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水平。顺应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调整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对工业企业的服务、扶持工作。建立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经济指标监测、分析,重点帮助规模以上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落实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抓好企业改制工作,明晰企业产权,清理挂靠企业,妥善处理区属企业债务包袱问题三是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飞地经济”相关准备工作,实现我区工业招商项目新突破。

――着力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建设投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走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和服务型农业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开展农业专家送科技行动,组织专家小分队到农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免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引导农民逐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继续扩大环江村丰产抗病辣椒种植面积;指导村民不断提高龙眼、芭蕉等水果种植的科技含量;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和高产、高糖甘蔗;扶持生猪规模养殖与特色家禽、渔牧养殖业发展。做好绿色通道通行证发放工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认真抓好生态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引进民营资本投资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推动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发展。

――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招商引资机制,充分发挥商会、工商联的平台纽带作用,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点对点招商等形式,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的有利契机,围绕我区旧城改造、商贸流通、市场开发和旅游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确保“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保持充足的项目储备。积极寻找新的项目突破点,特别是农业和工业项目,确保招商项目领域多元化及可持续开发。加强配套服务建设,组建重大项目协调小组,实行项目跟踪负责制、零距离服务制和信息通报制,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协调,投产项目抓服务”,使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开工早、见效快”。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推进公平准入,引导民营经济广泛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生态旅游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领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扩大规模,重点培育优势企业向规模化、科技型转变,推动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服务工作,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各方面的扶持和服务,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更优的经济发展环境。    

――以科技创新促经济发展。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培植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大对企业和新型商业业态发展的科技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引导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文化等服务领域广泛推广应用。逐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以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旧城改造

深化“城乡清洁工程”和“五项整治”,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管理与维护工作。大力整治薄弱环节,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街小巷的治理,继续规范青云临时便民市场管理,提高五星商业步行街、牛车坪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的长效监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和环卫队伍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努力实现市民素质与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积极推进旧城改造,按照柳州市整体规划布局,扎实开展柳州风情港、观瀑广场等重大项目协调工作,抓紧抓好静兰、窑埠片区“城中村”整体改造工程,改善城市及近郊地区整体景观。继续实施“穿衣戴帽”和城市夜景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综合品位。依法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妥善处理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城市建设及旧城改造项目顺利进行。

三、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和小康文明示范村建设,科学编制各村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村居布局,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村屯道路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村居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干净的村容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逐步完善教育、科技、文化、治安、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国家粮食直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库区移民扶持资金。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及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做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引导市郊农村发挥地域优势,盘活三产用地和闲置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建立市场前景宽、发展潜力大的村集体企业,为集体经济发展起到长远的支撑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尚

大力开展公民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卫生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开展“民主法制社区(村)”创建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高市民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员义工制度等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氛围。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打造“欢乐城中”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抓好 “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艺术中心创建工作。在社区、村(屯)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村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齐心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极组织辖区单位开展系列主题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继续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子帮扶工作,实施城市学校送教下乡、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和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市学校挂职培训制度,提高城乡教育总体水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解决贫困家庭子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继续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文化、体育、科技、艺术、心理健康等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作,巩固提升我区科教资源的传统优势。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完善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政策宣传、优质服务、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辖区发展构建和谐的人口环境。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和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落到实处。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水平。

――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就业培训和失地农民就业技术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劳务收入。开展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依法加大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力度,确保“劳有所得”。加强老龄工作。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继续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阳光·城中”关爱活动的参与面和受助面。落实廉租房制度,为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稳定工作。继续开展“平安城中”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及司法所建设,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力争“平安社区”、“平安单位”达标面积80%以上。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及下放专项活动,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新机制,完善应急预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加大对 “两抢一盗”、六合彩、非法网吧、非法传销和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高度警惕、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非法采矿、非法产销烟花爆竹及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行为,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顿,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进一步做好国防、征兵、人防、防震减灾、双拥、统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侨务、修志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营造学习型政府良好氛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强化“民本”意识、“公仆”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务实型政府。继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投诉查处工作力度。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机关作风不断好转。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做好社区(村委会)换届及河东片社区调整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科学执政、依法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监控上和文化上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防线,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们绘制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及柳州市“东进”战略的推进更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发展良机。在新的一年里,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步伐,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城中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献礼!(信息员:庞翰雯,审核领导:韦姗姗,联系电话:2833565)


版权所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柳州市城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承办

网站信箱:czqgxj@126.com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127号

备案号:桂ICP备:12003747